孩子刚上一年级,有必要大量刷题吗?

85 0
孩子刚上一年级,有必要大量刷题吗?

孩子刚上一年级,没有必要要大量刷题。如果孩子学得很轻松,有大量时间剩余,那又干什么呢?

一、自始至终都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按时起床,按时就寝,睡眠时间为十小时。自己整理书包,收整文具。自己的各种东西管理好,不准拿别人的东西。课前要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要弄懂弄通每一个疑问。课后要及时巩固,宜当刷题。成绩好的可以多刷一点题,但最多只能超别人题量一倍。成绩比较差,甚至跟不上班,顶多只能刷正常题量的80%即可,必须将20%的难题删去。等成绩能跟上班了,才恢复正确的刷题量,等到成绩高于平均成绩了,才可刷题量多于平均量。

二、成绩特别优秀者,除了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并适当多刷点题,形成好各种良好习习惯外,还应从小就养成阅读习惯,看简单的带图带拼音的课外书籍。

三、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经常在锦山绣水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四、经常锻炼身体,经常活动,经常玩耍。

……

回答供参考。

没有必要,但是这是由家长能决定的事吗?现在有的老师为了要教学成绩,不是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上努力,而用题海战术,把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不讲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反复做题。作为家长即使不想让学生刷题,也没有办法呀。

虽然我也喜欢学习认真,遵规守纪的学生,但我却经常在班上对学生们说:其实我最佩服那些玩又玩到了,平时并不怎么认真也学习不错的孩子。

而孩子才上一年级,所学课本知识并不多,根本用不着大量刷题,但是有些细节家长必须要充分重视,才能确保孩子将来轻松面对学习。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教育心理学中,幼儿无道德阶段(1~3岁),懂得依据大人的同意和否认而行动的阶段;(3~5、6岁)依据同伴的规约而行动的阶段;(6岁左右)口头道德的阶段……

所以,对于两岁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苦口婆心的说教可能作用不大,应该身正为范,主动带领他们多动脑,自己的事自己做,先苦后甜……孩子很会模仿家长及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没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懒散还,家长就要多反思,自己有没有犯这方面的错,孩子并可能天生就好逸恶劳,一定某方面出了纰漏。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记得自身一定要正,要有担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着观察或询问孩子的小伙伴,尽量与优秀的人相处,孩子也会得优秀!做一些很具代表性的题,然后举一反三是关键。

除了好的学习习惯,还有思想道德教育也比刷题更重要。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皮亚杰也是第一位系统考察儿童道德规范形成与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有以下阶段:

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的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作为三年级孩子的家长,我简单分享一下我们孩子当时的情况。希望能对你有所借鉴。

我们家是女孩,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要求,平常不留任何家庭作业,一周只有数学和语文两页非常简单的周卷,所以孩子回家后基本没有作业。

一年级上学期,基本没有增加任何课外作业,只是培养一些学习习惯,自己检查书包,简单的写字等等,基本上只按老师布置作业完成,第一学期考试语文99,数学92,数学有些意外,我听同事们说一年级基本都能考100吗😄。

一年级下学期,改变策略,开始布置一些额外练习册,尤其加大口算练习,练字(拼音特别弱),日记和阅读…,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数学和语文分别100分。

总结:一年级上课知识比较简单,我觉得大量刷题没有必要,主要还是学习习惯养成,建议家长在孩子拼音,口算,规范写字以及课后阅读上多抓一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