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小孩子为什么把老师说的话当圣旨,家长说的话就像耳边风?

677 0
有的小孩子为什么把老师说的话当圣旨,家长说的话就像耳边风?

谢谢邀请。孩子这样做应该是对的。我们常常抱怨孩子说:老师放个屁也是香的。老师说什么孩子都听。家长的话就象耳旁风。其实这么说,一点也不假。师者教也,父母是育者;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因为,老师教孩子学习,就得按学习要求孩子,同时,也是孩子的管理者,在学校,在家长,都高于家长的要求,他的品位自然比家长高,当然老师高于家长;因为,家长是唠叨,老师是教育,所以,不听老师听谁的?而作为家长可能对老师最大的成见,那就是要学费;老师崔得紧,家乡很反感;这就出来一句话:老师的话是圣旨;可不是圣旨又如何?早晚得交。因此,这里缺乏的是理解与沟通。我们的老师出于教育与管理对孩子的圣旨没有错,只是缺乏信任和理解;只有这样互为理解,才能达到共识。

谢邀。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往往受“从众”心理影响。小孩子认知狭窄,同学们都一呼百应地听老师的话,他当然就认为老师的话最正确了。相比之下,家长说话的权威性就不及老师了。

导语:

孩子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却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透过这种现象,探究问题的本质,个中缘由,你了解多少呢?

“妈妈,你今天还要写文章吗?”宸哥儿突然问我。

“当然啊!”

“有个话题你可以考虑——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对家长的话就……”他故意拖长了尾音。

“却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我很识趣地接了腔。

“对呀,应该有很多家长会关心这个话题吧?”他狡黠地对我笑。

“这么说来,你很有心得体会咯?”

“这其实是分时间段的,比如刚上小学,进入陌生的新环境,老师也不像从前那样和蔼可亲,难免焦虑紧张,再加上某些老师特别严厉,而我们也不懂判断对错,由于害怕被批评受惩罚,所以事事听从;慢慢地,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判断,明白老师也不可能永远都对,还懂得了哪些老师绝不能惹,哪些老师好‘对付’;哪些雷区绝不能碰……”

所以,客观的情况是:

一些孩子迷信权威,不会质疑,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这种孩子多半很守规矩、刻板、胆小,以幼儿园和小学低年段学生为主;

一些孩子善于观察,有自己的思考,敢于质疑权威,还会见人下菜碟,这种孩子多半灵活刁钻,以中高年段学生为主;

也就是说,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这种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

一、敢于“不听话”,是因为孩子在婴儿时期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海说——

婴儿在3岁之前会和抚养人(主要是母亲)经历由“共生”到“分离”的心理发展历程。

婴儿在出生之初,他感觉自己是与母亲浑然一体的,慢慢长大,开始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于是他开始去探索世界。

在探索的过程中,他开始一点点学着独立,直到不再完全依赖妈妈。

孩子3岁前,如果妈妈能大体做到对孩子无条件地积极关注,那么孩子在家庭中,就会体验到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正是他变得不再“听话”的心理基础。如果孩子一直面对危险,比如那些被虐待的孩子,他们就无法做到“不听话”,因为那将意味着受到惩罚,是不安全的。

孩子开始上学后,他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环境,从心理的角度看,未知意味着恐惧,意味着不安全。

老师是这个未知环境中的权威,权威的形象从象征的角度来说,是有威胁感的,面对这种威胁,大部分孩子会用顺从的方式来使自己免于危险,这也是为什么刚刚入学的孩子通常都是很听老师的话。

但是,这种“听话”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一方面是孩子在老师的身上也感受到安全,就会像面对家长时那样变得“不听话”;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反叛精神不断放大,也会变得“不听话”起来。

二、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质疑精神的表现

1.宸哥儿幼儿园小班,有一天我给他穿了件漂亮的格子衬衫。晚上回来,他哭丧着脸说:“妈妈,你以后不要再给我穿衬衫了,老师说,孩子不能穿有纽扣的衣服。”

其实,老师当时只是觉得,小班孩子的小手还不够灵活,午睡时穿脱有纽扣的衣服较为不便。可在当时,孩子是把穿带纽扣的衣服与“做错事”等同起来,因为恐惧被批评,他从此再也不穿有扣子的衣服。

2.宸哥儿一年级时,一天我们遇到他同班的一个女孩,在校门口与妈妈拉扯着、哭喊着要回家。

询问后得知,好因为害怕迟到,每天都是在开校门之前便来等待,第一批入校。而那天只是稍迟一些,没赶上开校门,她就觉得已经迟到了,担心被老师批评惩罚,她大哭:“我不上学,我要回家。”

最后,这位妈妈只好打电话向老师说明情况,麻烦老师亲自到校门口接她,并表示不会责怪她时,她这才含着眼泪,惊恐不安地走进学校。

原来,入学第一天,老师为了给孩子们立规矩,将迟到的孩子“请”上讲台,拍照以示警告。这位女孩就在此列,从此,“上学不能迟到”,成了她心中绷得最紧的弦。

这种盲目迷信权威,缺乏质疑精神的表现,通常出现在低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家长们应该适当开解引导,相信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逐渐具备思辨能力和自主意识后,他们能深刻理解韩愈的这句话: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

三、如果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却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父母最应该反省

1.父母应该反省:我给孩子立规矩了吗?

校有校规,班有班规。孩子到了学校,就受到各种明文规定的制约,不但告诉孩子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还告诉孩子们如果违反了,会受到哪些相应的处罚。

在古代,旦凡名门望族都有森严的家规家训,对子孙的个人教养、处事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才令一个家族昌盛繁荣。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

2.父母应该反省:我制定的规矩,被谁最先打破?

一些父母出于宠爱,常常轻易地向孩子妥协;

一些父母朝令夕改,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一;

有规矩不执行,如同没有。

3.其他反思

我对孩子唠叨不休吗?

我对孩子轻易许诺,却经常不兑现吗?

我经常当众纠正孩子的错误吗?

我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了吗?

……

如果你有上述问题,就别怪孩子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